Pages - Menu

2013/12/25

4G LTE 第四代行動電話行動通訊標準

● -- ●4G LTE 第四代行動電話行動通訊標準(英語:fourth generation of mobile phone mobile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,縮寫為4G),指的是第四代移動通訊技術,也是3G之後的延伸。

這套無線通訊標準,從技術標準的角度看,按照ITU的定義,靜態傳輸速率達到1Gbps,用戶在高速移動狀態下可以達到100Mbps,就可以作為4G的技術之一。
.■■■ - 4G Wiki : 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4G
.■■■ - 臺灣開放的3個LTE頻段中,較特別的是Band 28(700MHz),這過去是國內軍方使用的頻段,現已淨空作為臺灣獨有的開放頻段,也因此現階段支援的終端裝置相對較少。Band 3 (1800 MHz)與Band 8 (900 MHz)屬於國際LTE主流頻段,因此支援的終端裝置也較多,尤其是Band 3 (1800 Mhz)在國際最為通用,根據全球行動設備供應商協會(GSA)統計,目前共有589款裝置支援,而目前開通4G服務的中華電信、臺灣大哥大與遠傳電信,也都有標下Band 3 (1800 MHz)的頻段。由於在首波開臺的4G服務中,中華電信是開放Band 3 (1800 Mhz),而臺灣大哥大與遠傳電信都是先以Band 28(700 MHz)的頻段為主,他們的Band 3 (1800 MHz)頻段可能要等到今年第4季,才會開通。
.■■■ - TD-LTE(分時長期演進技術,又稱LTE-TDD):即是屬於LTE的一個分支增強。峰值速率:下行100Mbps,上行50Mbps。由上海貝爾、諾基亞西門子通訊、大唐電信、華為技術、中興通訊、中國移動、高通、ST-Ericsson等業者共同開發。
LTE-FDD (分頻雙工長期演進技術):最早提出的LTE制式,目前該技術最成熟,全球應用最廣泛,終端種類最多。
.■■■ -LTE (Bands 1, 2, 3, 4, 5, 8, 13, 17, 19, 20, 25) 怎麼理解
全球LTE網路所使用的Band : http://en.m.wikipedia.org/wiki/List_of_LTE_networks
U代表上行,D代表下行,沒寫的代表上下行一樣
類別 頻段
Band41 2496-2690
Band40 E頻段(band40,2300~2400M)
Band39 F頻段(band39,1880~1920M)
Band38 D頻段(band38,2570~2620M)
Band34 A頻段(band34,2010~2025M)
Band20 U:832-862 D:791-821
Band17 U:704-716 D:734-746
Band8 U:880-915 D:925-960(GSM900頻段)
Band7 U:2500-2570 D:2620-2690
Band5 U:824-849 D:869-894(電信CDMA)
Band4 U:1710-1755 D:2110-2155
Band3 U:1710-1788 D:1805-1880(GSM1800)
Band2 U:1850-1910 D:1930-1990
Band1 U:1920-1980 D:2110-2170
通俗講
FDDLTE Band1/3/7/17聯通4G
GSM Band 2/3/5/8聯通2G、移動2G
TD-LTE Band 41 移動4G
WCDMA Band 1/2/5聯通3G
TDS-CDMA band 34/39移動3G
打個比方說,4G網絡有兩種制式,一種是全球較主流的「高速公路」,目前已很多人在用的FDD-LTE。另一種是具有中國特色的,姑且稱為「國道」吧,即是TD-LTE,這條道路明眼人都知道會由中國移動來管理和收錢。故目前的蘋果5S這種跑車是只能上「高速公路」不能上「國道」的。
.■■■ - 香港中國移動的LTE是Band 7 (2600 MHz)和Band 40 (2300 MHz),所以與iPhone 5的LTE無緣。
CSL和3HK的LTE是Band 7 (2600 MHz)和Band 3 (1800 MHz),以及數碼通的Band 3 (1800 MHz),因此這三家業者的LTE與iPhone 5相容。
台灣尚未開放LTE未嘗不是件壞事,目前現有的LTE Band多達四十幾個,如果政府或業者選錯Band,後果將不堪設想啊!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
-
-

2013/12/04

CPU 效能查詢網站

● -- ● CPU 效能查詢網站
-
.■■■ - AMD Wiki ;; Intel Wiki ;; SDRAM ;; SSD ;;
-
.■■■ - 單路CPU性能排名 : http://itianti.sinaapp.com/index.php/cpu
-
.■■■ - CPU Benchmarks : http://www.cpubenchmark.net/cpu_list.php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 SATA 頻寬速度換算 :
需要注意的是,在一些新的技術標準中,為了防止資料在高速傳輸中出錯而加入了校驗碼,比如PCI-E 2.0、USB 3.0和SATA 3.0中採用的是8/10編碼,每10位編碼中只有8位元是真實資料,這時單位換算就不再是1:8而是1:10了,

USB 3.0的5Gbps速度實際上是理論500MB/s而非理論625MB/s,
SATA 6Gbps的理論速度則是600MB/s而非750MB/s

所謂3Gb/s的演算法,3000MHz的頻率x每次發送一個資料x 80%(8b/10b的編碼) / 8 bits per byte = 300Mbytes/s,同理1.5Gb/s也是這樣可算成150MB/s,也就是一般我們在買硬碟時,有時候會看到SATA 150MB/s / 300MB/s,有時候又會看到SATA 1.5Gb/s / 3Gb/s的緣故。

以USB 3.0而言,它擁有5Gbps的頻寬,每次發送一個資料x 80%(8b/10b的編碼) / 8 bits per byte = 500Mbytes/s,所以USB 3.0的頻寬比SATA 3.0的600MB/s還來的小。
SATA版本 - 頻寬 - 速度
SATA 3.0 6Gb/s 600MB/s 
SATA 2.0 3Gb/s 300MB/s 
SATA 1.0 1.5Gb/s 150MB/s
.■■■ - 2015/2/25 intel atom 新命名規則 : 分成 x3、x5、x7 三階,類似桌面板i3、i5、i7
x5、x7是最新14nm Atom Cherry Trail (Airmont架構),支援Windows、Android 四核心處理器、2MB L2 cache(每兩個核心共享1MB L2)
x5-8300系列最高1.84GHz,支援1GB~2GB記憶體,取代上一代Z3735~z3736
x5-8500系列最高2.24GHz,支援2GB~8GB記憶體,取代上一代Z3740~z3745
x7-8700系列最高2.40GHz,支援2GB~8GB記憶體,取代上一代3770~Z3795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.■■■ -

-
-